据相关数据,目前国内对无人机驾驶员的总需求是10万人。国内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也已超过400家,全球70%的中小型无人机都是中国造。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约2万架无人机处于“黑飞”状态。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仅为2142个。无人机不能无人管,如何监管是个大难题。
经常“惹祸”的一般都是150公斤以下的轻小型民用无人机
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虽然体积、质量、形态差别很大,这些远程驾驶航空器都被统称为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灾害搜救、航拍航测等领域,无人机能完成各种复杂的空中飞行和负载的任务,且无人员伤亡风险,可以说是空中的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送货也是一大应用,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无人机能直线飞行,快速到达目的地,被视为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口,能大大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
但处于民用初期的无人机难免遭遇尴尬。突然坠落、撞上楼房、被黑客挟持改道……这些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仍然引发热议。
无人机应用安全第一,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通用飞行标准处处长陈广承说。无人机管理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先看看无人机的重量和类型,再对号入座,分类管理很清晰。150公斤对无人机来说是个坎儿,这一重量以上的基本属于军用的大无人机,不属于民用管理的范畴。目前讨论较多、也经常“惹祸”的一般都是150公斤以下的轻小型民用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又被分为7档进行管理。
“小于1.5公斤的无人机,基本属于玩具,无需任何申请,但4公斤以上的无人机就必须满足驾驶员有执照并且提供监视手段的要求,25公斤以上的还要上‘双保险’,提供两套监视手段。”此外,无人飞艇、植保类无人机和超视距的无人机飞行有另外的管理要求。
陈广承强调,无人机虽然无人驾驶,但4公斤以上的就必须有人遥控、操纵,驾驶员不在空中在地面,要负责整个无人机系统的运行和安全。驾驶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提供监视手段是指无人机在飞行中要实时上传飞行数据,让有关部门能够了解其位置、飞行速度等。这两个条件也是民用无人机安全性监管的主要要求。
“目前无人机驾驶员资格培训机构已经增至60多家。”陈广承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2142位合格驾驶员,虽然数量仍然不多,但比2014年底增长了近8倍。陈广承预计,随着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今年无人机驾驶员的增速还会提高,数量应该能够突破一万。
“可见如今满足无人机飞行的条件并不难。”陈广承坦言,过去对无人机管理宣传得不够,管理技术和效率的提升加上多做宣传,肯定能“招安”越来越多的“黑飞”者。
无人机获得批准飞行很不容易
“我们在各地用无人机测绘时,发现地方的相关部门批准飞行的概率还是很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晓波说,一般涉及国家项目的飞行比较容易获批,但如果是企业自身的经营性行为,尤其是在城市等重要区域,获批飞行还是很不容易。
中国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如果飞行空域被限制,将不利于产业发展。
“监管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还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陈广承说,政府还将进一步建立监管技术的标准,进一步普及各种技术监管手段,未来无人机申请飞行肯定会更容易。
“电子围栏”的使用也会让无人机飞行监测更可控。“大疆的无人机就设置了电子围栏,到了围栏边界飞行控制系统会自动返航,比如到了北京五环内进不去。未来可能会根据不同时间段和区域更灵活地设置电子围栏。”陈广承说。
“如果安全手段都到位了,相信当你看见城市上空有无人机在穿梭,也不会担心。可能你打开手机地图导航,不仅能看见道路桥梁,还能看到你周围有多少无人机在飞行。”陈广承说,事实上他们已经在研究与相关企业合作“让无人机飞在导航里”。